近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郭斌教授团队编制的《2023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500强榜单也随之出炉。
郭斌教授团队自2015年起便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逐年编制和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报告》。为客观评估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编制团队基于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科研人员规模、专利规模数据、平均销售利润率和研发强度指标、技术效率、商业模式新颖性,分别构建出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两大维度。
2023年创新指数以3610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包含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覆盖行业包括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综合四大类36个二级细分行业。
今年的《报告》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与往年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表现有何变化趋势?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下,中国企业的创新发展有哪些新的机遇?
本期【成果】将围绕上述议题,为你详细解读2023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
广东省上榜企业最多,浙江位列第三
从省级分布来看,广东省的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数最多,江苏和浙江分列第二、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自2017年以来首次在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数目上进入全国前6省市名单。
2022年,各省份上榜企业数量差距变小,但长三角省份的上市企业仍然占据创新引领位置。
从各行业企业数量分布来看,各省排名前列的行业主要包括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
各省份企业数目占比前五的行业也具有一定特色。例如,广东省与浙江省的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均排名前列。四川省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并列第一。山东省上榜企业数量占比前五名的行业相对分散,除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企业之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分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
超半数500强企业集中于10大城市
从城市分布来看,2022年,拥有不少于10家创新指数500强企业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苏州市、无锡市、成都市、南京市、天津市。在创新指数排名前500强的企业中,共有248家来自上述10大创新型企业集聚城市,创新型企业在经济发达城市集中分布的趋势十分明显。
在10大创新型企业集聚城市中,京沪的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数量最多,分列第一、二位,杭州位列第四。与去年相比,“制造业大市”宁波跌出十大创新型聚集城市行列,位列第11位。天津晋级前十。
在行业分布上,10大创新型企业集聚城市均拥有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指数500强企业,且企业数量占城市内500强企业总数的比例均超过10%。
除共性外,不同城市在行业分布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例如:北京拥有数量最多的医药制造业500强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500强企业。“互联网之都”杭州并不以互联网为最长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杭州市的优势行业。杭州拥有5家属于该行业的500强企业,在10大创新型企业聚集城市中位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拥有企业数目最高的城市未必是创新势力或创新效率最高的城市。这可能与城市内企业间差异过大有关。《报告》将10大创新型集聚城市按照其拥有的创新指数500强上榜企业的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得分均值排名划分为四个象限,如下图所示。
可见,杭州、南京、成都、无锡等城市的500强上榜企业在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上平均表现较为均衡且优于平均。北京的500强上榜企业在创新势力和创新效率上平均表现也较均衡但逊于平均。上海的500强上榜企业在创新效率方面表现较好,但创新势力有待提高。
四大行业成创新型企业聚集地
2022年共有6个行业的创新指数500强企业数量超过25家。其中,超半数(55.8%)的500强企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专用设备制造业,这表明创新指数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呈现向上述4个行业集中的趋势。
此外,“互联网+”企业在创新方面的表现较2021年有所进步。在创新指数500强企业中,有35家为“互联网+”企业,上榜率为10.9%,较2021年的9.6%略有上升。此外,“互联网+”企业在平均排名方面亦有所进步。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成为上市公司最重视领域
《报告》发现,2022年上市公司在数字化方面关注最多的是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其次是云计算、电子商务及工业互联网。
可以发现,数字技术本身仍是上市公司最重视的领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底层技术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在一些场景相对较为成熟,如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和金融科技等。
从行业来看,报告涉及的36个细分行业的企业均对数字化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行业对数字化的关注遥遥领先,分别位列业内平均排名的前3位。此外,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也非常关注数字化转型,如仪器仪表制造业(业内平均排名第4)和家具制造业(业内平均排名第5)。
《报告》进一步发现,不同行业对数字化关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以对数字化关注最多的十大行业为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更加关注数字化转型的底层技术;传统制造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等)和通用设备制造业除关注底层技术外,还关注数字技术在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能家居和智能穿戴等领域的应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及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等则更加关注电子商务、数字营销、移动互联、智能交通和互联网医疗等数字化实践应用领域。
有趣的是,创新指数排名越靠后的企业反而更加关注数字化,这说明数字化在改善企业运营效率和提升绩效等方面的潜力已经成为共识。此外,《报告》对创新指数排名前500强企业进行分组检验发现,虽然创新指数排名越靠后的企业对数字化关注的平均水平更高,但500强企业整体对数字化的关注程度差异不大。
国产化替代成产业发展新趋向
国产替代正在逐步成为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一个趋势性的巨大增长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如下三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造就的:逆全球化的趋势迫使中国本土企业需要越来越多地关注业务连续性和供应链稳定性管理;本土企业与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导致在技术获取上的难度和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本土市场需求的潜力随着本土购买力的持续上升而逐渐释放。
《报告》认为,企业对国产替代的关注存在战略视角和威胁视角两种不同的角度。战略视角强调企业由于内部自身原因、出于将国产替代作为发展机会而产生的对国产替代的关注,而威胁视角则是企业对外部相关威胁或压力做出战略性应对而产生的对国产替代的关注。
从企业层面来看,在3610家上市公司样本企业中,耕耘国产替代的有2118家,占总数量的58.7%。其中,提及战略视角国产替代的企业有1702家(占比47.1%),而提到过威胁视角国产替代的企业有1307家(占比36.2%)。较多企业(1385家)对国产替代的关注频次在1-5次,占比38.4%。
在样本涉及的36个二级细分行业中,有17个行业关注国产替代的企业占比超过50%。在一些行业中,超过70%的企业关注国产替代,例如: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表明国产替代正成为中国本土企业所关注的重要趋势。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进入创新指数500强榜单的企业中,超6成企业(313家)关注国产替代,高于总样本企业中的占比。其中,创新指数排名较高的企业相比其他企业在威胁视角上的关注更高,但这些排名较高的企业间在威胁视角关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创新指数排名较高的企业普遍更多地受到外部压力的影响;
而在战略视角关注上,创新指数排名较高的企业并未相比其他企业关注更多,但在排名已经较高的榜单内部企业间,尾部企业比头部企业关注更多,这表明战略视角国产替代的关注与创新指数排名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性。
附: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500强榜单
该报告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郭斌及其研究团队成员张宁、殷嘉咛、张嘉乐、贾玥、姚一帆编制。《报告》按照发布年份命名,由于企业年报通常在经营年份的下一年发布,2023年创新指数报告采用2022年的数据进行分析。